close
00  
神秘的大石頭──艾爾斯岩(Ayers Rock),也是澳洲原住民口中神聖的烏魯魯(Uluru)
 
凌晨五點半,把大行李寄放在Luggage room,我背著隨身行李跳上車,前往Uluru探險 !我原本訂的是Mulgas Advanture出團的tour,然而在抵澳的第一天,我收到email,說因為一輛車已經裝不下所有報名的人,若要開第二台車,在人數上又不划算,因此他們決定把我轉到他們的partner──Emu Run的團,行程內容都差不多,且原本送我的一晚免費住宿照樣可以保留。經過這三天旅程後,我覺得自己真是太幸運了啊!Emu Run的團定價比Mulgas Advanture貴個20元,要價375澳幣,還不含一晚免費住宿;而吃住品質也有比較好一些,三天來青菜肉類均衡攝取,camping過得實在挺舒適;加上我們這團只有10個人以及導遊,人少反而讓彼此感情更好,最後一天大家都捨不得道別。由於行程差不多,我們這三天也常常與Mulgas團的人相遇,其中一位朋友與我們的團員相識,常常跑來找我們串門子,說因為他們那團的人太多,大家反而都只跟自己圈圈內的人交流,不像我們這邊大家同進退,如此溫馨。
 
這三天的導遊是Lee,一位土生土長的澳洲人,他總是非常有活力,開車時會聽著音樂左搖右擺,讓人看得也跟著開心了起來。才在hostel門口見面,他馬上遞出一包snack pack給我,補充早起的元氣;同行的夥伴們則有:一對美國夫婦、一對英國夫婦、一對法國夫婦、一對韓國夫妻、一個美國人,以及來自台灣的我。美國、英國夫婦的年紀稍長,法國夫婦居於中間,韓國夫妻以及那位美國人年齡與我較近,只大我幾歲而已。然而年齡的差距,並不讓我們產生距離,一路上互相關心、互相幫助,度過了愉快的三天。
 
04  
澳洲內陸的公路,總是非常筆直而平坦,車又很少
 
第一天要前往Uluru,我們沿著Stuard Highway(87號公路)前進,這是澳洲最長的公路,起於南澳的Adelaide,終至北領地沿海的Darwin,貫穿澳洲南北,總長2710公里。往Uluru的方向,須於中途轉進4號公路,沿途經過Mt Corner,也是平坦的古老深海地形被推升後,形成的特殊景觀。坐在小巴中,吹著冷氣看風景,從愛麗絲泉開到Uluru需五個多小時,多為筆直的平坦公路,而身旁盡是寬廣的紅土沙漠,充滿探險感,好像只要給我一頂牛仔帽,我也可以自行上演《The Overlanders》。出發前早已從氣象預報得知,這幾天很有可能會下雨,天空也佈滿了雲,甚至稍晚還真的下起了雨──最後竟然讓我在沙漠買了一把摺傘,也算是一種特別的經驗。沙漠的雨下得急,買傘後不久雨便停,空氣也並不讓人感到濕溽,反而因雨增加濕氣、降低了溫度,雨後的北領地沙漠讓人感到無比舒適。
 
03  
充滿探險感的沙漠
 
05  
在四號公路上的康納山(Mt Corner),也有些人開玩笑說這是假的艾爾斯岩
 
雖然是段無聊的long drive,但是Lee還是會找些地方放風,讓我們休息走走、喝喝咖啡。特別想提的是outback的蒼蠅。只要我們下車後,身體停著不動一陣子,就會有一隻、兩隻、三隻蒼蠅前來停註,在我們的臉上、手上、身上休息,或是在耳邊嗡嗡地飛,非常annoying,只好不斷忙著揮手驅趕。不過這裡的蒼蠅和城市的比起來,並不會讓人感到骯髒,可能生長的環境以及攝取養份的來源不同也有關係吧。這裡的店家不多,但它們都會販賣網帽,如果真的被蒼蠅煩到受不了,可以考慮選購。因為這幾天天氣稍涼,蒼蠅沒有我想像中多(出發前查資料,原本以為會更多),我決定勤勞些,手揮一揮便罷,沒再特別買帽子。幸運的是,太陽下山以後,這些蒼蠅們便自動消失,不知道躲在哪裡了,所以不會影響到夜晚的睡眠。
 
車子先到Yulara度假村,讓我們自行在裡頭逛了一會,便開往Uluru機場接從機場出發的同伴們。Yulara度假村是Uluru & Kata Tjuka國家公園附近唯一的住宿地點,內有咖啡廳、紀念品店、Tourist's Information、郵局...等等。中午抵達今天的營地,放好行李、在營地吃了簡單的漢堡當午餐。由於澳洲人幾乎以牛肉做為主要的食用肉品,但我不吃牛,所以在訂tour的時候有特別註明一下「NO BEEF」,結果我真的拿到一份寫著「NO BEEF」的雞肉漢堡,覺得貼心!
 
午餐後終於進到國家公園,第一站先前往Uluru Culture Center,裡面有許多關於澳洲原住民的介紹、歷史、民間傳說等等,一旁還有正在繪製傳統圖騰的原住民,Lee說我們可以去找他們說話,但盡量不要不打招呼就對著人家拍照,很無禮。澳洲原住民還有許多生活細節與傳說是不為文明世界的人所知的,展示出來的只有其中一部分,卻也足以讓我花好一段時間去了解。其中最吸引我的,大概就是那些神秘的原住民的傳說了,不僅反映原住民的世界觀,每條故事的背後的寓意,也教導族人平常該如何生活,與在團體中與人相處之道。因為蛇在原住民心目中,是很重要的動物,所以這些傳說多與蛇有很大的關係。與Uluru大石頭相關的傳說中,最有名的大概就是「Kuniya and Liru」的故事:「傳說中Kuniya以及Liru這兩族的蛇,分別住在Uluru大石頭兩側,有一天Liru到處搗亂,把女Kuniya的姪子抓走並弄受傷了,然而Liru並沒有好好照顧傷者,所以Kuniya非常生氣地跑去找Liru,經過一連串發飆的過程,最後把Liru劈成兩半。」這故事雖已被我簡化,但它要告訴原住民,沒事不要到別人的地方去搗亂,還有對於受傷的俘虜要予以照顧,不可以丟著不管。在Uluru大石頭上的兩側,有發飆到爆青筋的Kuniya,及被劈成兩半的Liru的痕跡,稍後我們在石頭底部base walk的時候也有看到。
 
06  
抵達Uluru & Kata Tjuka國家公園,揭開Uluru神秘的面紗
 
離開Culture Center後,我們到大石頭底下base walk,繞著石頭走一圈。一開始看到一段釘幾柱鐵杆、以繩子簡單串起來的斜坡,Lee說若要攀爬Uluru的話,這邊就是起點,但爬上去一小段就要下來了,因為大石頭的其他地方太危險,上面風也很大,原本就不太能爬。其實澳洲原住民很不喜歡遊客去攀爬Uluru,因為大石頭對他們來說是神祗,去攀爬難免會有些冒犯之意(想像國外遊客要是來台灣,爬到關聖帝君頭上...),但Lee說若有遊客真的想爬,身為導遊的他也沒辦法怎麼樣。幸好我們這團的人都明快地表示,既然當地人不喜歡,那我們就不爬啦!
 
07  
Base walk的起點,斜坡上淡淡的山徑則是攀爬Uluru的路徑
 
 
紅色的Uluru上方,常能看到一些黑色的條紋──紅色是由岩石中氧化的鐵所造成,而黑色的部分,則是水漬經年累月沖刷沉積而來。在那古老的日子裡,原住民沿著這塊大石頭生活,起居也與石頭底部的環境息息相關。雨水沖刷加上地心引力等外營力,讓這顆大石頭底部的某些地方,竟能出現類似西澳波浪岩的石窟,這些石窟,便是原住民文化的發展重地。背風處的石窟,因為生存條件較好,通常是原住民生活起居的地方,分為男人窟、女人窟、老人小孩窟...等等,其中女人窟一帶,因為某些岩石與景觀象徵女性的私密事,是禁止拍照的,需要特別注意。除了石頭本身的景觀外,石頭上也常能看到一些壁畫,用來教導男人該如何打獵、女人該如何尋找水源以及可以吃的植物...等等,某些石窟上也能看到一些打磨器具的痕跡。Lee還向我們介紹了一些簡單的原住名圖騰意義:同心圓代表water hole,壁畫上教導著當時的人如何尋找石頭上的water hole,因為有水源的地方就會有其他生物,將如何透過這些water hole來獵捕動物等資訊記在壁畫上,顯現古老原住民的智慧。此外,圖騰中的馬蹄形代表人類,女人有女人使用的工具圖騰,男人也有男人用的武器圖騰;對稱的倒「仆」字是袋鼠的腳印因為袋鼠用跳的,所以左右腳會同時著地,而左右輪番出現的鳥爪腳印「↓」,則是emu的足跡...知道這些圖騰資訊後,回頭看那些原住民的手繪作品,更能體會出畫中的意涵。
 
13  
在大石頭底下,有些古老原住民生活的石窟
 
09  
Uluru底部一座非常重要的Permanent water hole,是水與食物的重要來源
 
簡單介紹完後,Lee讓我們自己繞著Uluru base walk,直到會合處才與我們碰面。走在Uluru底部感受這塊聖地的寧靜,回憶行前對Uluru所期盼的種種:翻過許多照片、看過一些傳說、也從Google maps的衛星圖俯瞰好幾次這塊全世界最大的石頭,仍舊無法想像大自然中荒蕪的一塊地,能有如此美麗又天然的存在。這裡是地球的肚臍眼,澳洲人眼中世界的中心,走在石頭旁邊,觸摸它,聆聽它,幾個月來的期待成真,覺得好感動啊。接著我們前往Uluru sunset觀景區,以snack與氣泡酒搭配傳說中顏色多變而美麗的Uluru sunset。在這邊遇到前一天在熱氣球tour與我相識的瑞典夫婦,互相分享這天旅遊得心得。這附近除了一些camping團以外,也有高級的ATT Kings遊覽車,是專門給吃好住好但團費是我們兩倍的高級團,或是僅一天來回參觀Uluru的旅遊團搭的──ATT Kings車上甚至有wifi!因此之後只要看到附近有ATT Kings的車,我都趕緊拿出手機連上網路,否則在野外又沒買行動網路,哪裡有wifi spot可以讓我打卡呢?
 
08  
在石頭底下慢慢行走,感受令人震懾的寧靜

10    

以氣泡酒與零食小點搭配烏魯魯日落

 

出發前曾在網路上看過各種美麗的Uluru sunset照片,日落不同階段的石頭,被漆上不同的色彩,美極了。然而別忘了,今天是雨天,雖然此時沒下雨,但是天空的雲非常多,我們根本看不到太陽──天色越來越暗,先是轉藍,接著件件轉灰,我們想,太陽應該早已落下了吧...無緣看到多數人眼中色彩繽紛的Uluru sunset,卻也算是經歷了難得的陰雨日落。在一陣「Uhh...where's the sun?」的對話與笑聲中,結束今日欣賞日落的行程。

 

12  

 

眼中所見,「Where's the sun?」版本的烏魯魯日落

 

 

回到營地,大家圍成一圈,邊聊天邊吃著Lee煮的炒麵;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,是當我們聊到關於原住民時,美國人很順口地說出了「Those black」這個詞,此時Lee用非常不可思議的表情看著他,說在澳洲不可以隨便說原住民是the black,嚴重的話可能會因此而吃上官司的。美國人這時也很驚訝地說,在美國,the black是個很常見的用語,就連有時候黑人也會自稱black...好大的culture difference!晚餐後,營地有地方可以洗澡,然而當我進洗澡間後,突然一隻好大的蜈蚣從天而降,掉在我的衣服上!我被嚇到卻又不敢大叫,只好鼓起勇氣抖動衣服,設法讓蜈蚣掉到地板上,再趕緊打開水龍頭把牠逼走...雖然outback的天然景色很美,但就是因為太天然了,許多生活在此的小生物們,也不時測試著我們的膽量...
 
今晚我們要睡在「Sand Hotel」──在營地旁邊的一小塊沙地上,擺上swag,便是一座舒適的搖籃;天氣好的時候,直接睡在滿天星斗之下,數著星星入眠,非常浪漫。Swag是源自澳洲行軍時紮營的發明,睡袋本身為防水帆布,裡面鋪著一塊床墊,在上面包上床單、再套個睡袋,便可安然入眠。然而睡前竟然又開始下起雨來,我問Lee,swag真的有辦法完全防水嗎?他說,目前這種小雨防起來還ok,但如果雨再大一點的話,就很難說了...如果我們真的擔心的話,可以把swag搬到有遮蔽的廚房去睡。難得有機會可以浪漫地睡在郊外沙地上,我們怎願意輕易錯過呢?因此雖然對於swag的防水能力有些懷疑,但我們仍選擇睡在外頭。
 
11  
在沙地上自己找一塊喜歡的地方,鋪上swag,便可睡在滿天星空下,右邊是我的swag
 
 
因為有床墊的關係,睡在swag裡面蠻舒服的,把頭上的帆布罩蓋下,雖然空氣悶了些,倒還真的能夠防雨。聽著雨滴打在罩上,滴滴答答,好像規律的搖籃曲...然而雨越變越大,聲音也越來越大聲、越來越頻繁,我的swag開始從拉鍊處微微滲水,床墊開始吸水潮濕...我感受到身邊的旅伴一個個移到廚房避雨,但因為懶得爬起來,想說左邊滲水、右邊滲水,那我待在中間乾燥處,將就點睡就好了──直到後來積在帆布上的雨水,趁著翻身時,一口氣澆在我的頭髮上!我只好也跟著躲到廚房內避雨,看到已經有六個人在廚房裡面,忙著把潮濕的睡袋、枕頭、床墊拿出來晾乾。亞洲人體形較小,兩位韓國人跟我剛好可以躺在桌子上,加上我有自己帶睡袋內套,拋棄潮濕的睡袋,直接套上睡袋內套,聽著外頭的雷聲雨聲,躺在廚房的桌子上繼續睡。睡前我們開玩笑地說,今晚應該舉辦比賽,看誰有能耐撐到最後才進來──隔天答案揭曉,法國夫婦獲勝!一個晚上能有這麼多的內心戲,也算蠻精彩了!
 
不過沙漠終究是乾燥氣候,無論這個夜晚雨下得多大,外頭雷聲轟隆隆地響,隔天清晨雨停後,發現昨晚睡的沙地卻不再潮濕,前晚的一切,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。
arrow
arrow

    whitney13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